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语言的功用

Irving Copi 于 1961 年二版的“逻辑入门”( Introduction to Logic)第二章,概说了语言之功用. 译者觉得此文今日读来,还很精彩、适用, 对一般读者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上,很有益处,所以决定把它节译出来,以期读者消化后,可以应用它来减少因沟通失误而产生的许多误会。译者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困难与问题,都源于沟通失误。若此失误减少了,这种困难与问题,也就跟着减少了。译者



语言的三种基本功用

语言既奥妙又复杂,而人们却常忽视它的多重用法。
对语言的适当使用抱狭隘观点的人,常投诉说语言在社交上常被“浪费”。“讲了一大堆,却什么也没说着。”总括了这类批评。常听人说“某人见面总问我好吗;简直是虚伪,他才不关心我到底怎样!”这类评语泄露了说者不明了语言的复杂用途。他不明白人家问“你好吗?”只是友善的招呼,不是要求他作健康情况报告。

英哲柏克莱曾说过,“不像一般人所以为的,传递意思(ideas)不是主要更不是唯一的语言目的。语言还有其他目的,如引发情感,激发或防止行动,支配人心。而常常前者只不过是后者之辅助,有时是略而不用的。”

更近期的一些哲学家更详细地论说了语言的许多不同用途。在“哲学研究” (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中,维根斯坦坚持:语言、符号、文字和句子,有无数种不同的用法。维根斯坦提出了以下的例子:发号施令,形容物相或提供它的尺寸,报告事件,推度,造作和检验命题,以图表提呈实验报告,虚拟故事,做戏,唱几段歌,猜谜,说笑话,解答数学难题,翻译,询问,致谢,诅咒,招呼,祈祷。

为了方便处理,我们可以把这许多不同的语言用法归为三大类。这语言功用的三分法,的确是一种简化,但它不致于是过分的简化。许多逻辑学家和语文学家,都认为这三分法很有用。

第一个功用是传递信息。一般来说,传递信息是以肯定或否定一个命题来达成。在这里,信息包括正确和不正确的信息,正确和不正确的争论。这种语文,是用来形容和讨论这个世界的。至于采用的事实重要与否、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那就无关痛痒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两类语言的功用:表达与指令。科学是语言传递信息的最明显的例子,诗词则是语言表达功用的最佳代表。伯恩的诗句

哦,我的爱正如六月
新绽的深红玫瑰;
哦,我的爱恰似一首
甜美和谐的歌曲!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铁定不是要告诉我们这世界的事件或理论。诗人所关心的,不是知识而是感受和态度。这段文字,不是为报告信息而作,而是为表达诗人的深切的感情而作,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用以发泄或引起感触和感情时,即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用。
不是所有的表达语言都是诗歌。我们以“太不幸了”来表达悲苦,“哗!”来表达热忱。爱侣以低徊的“达令”或“哦,宝贝”来表达幽情。这类语言的用法,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在表达感情、感受或态度。这类语言,无分真假。若以真假、对错的标准来看待像诗词一类的表达语言,就要误解其意而失去它的价值了。


表达可分为二部。当一个人自责时,写诗自娱时,独自祈祷时,他的语言,是用来表达他自己的态度,而不会引起他人的共鸣。另一方面,当一个演说家不是为了促使听众有所行动,而是为了要听众分享他的热忱而激励他们时、当爱侣以诗样的词句追求他的所爱时、当拉拉队为他们的队伍加油时,他们所用的语言,不只是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态度,而是要在听者心中引发同样的态度。因此,表达的语言,是用以表达说者的态度,或引发听者产生某种态度。当然,有时二者兼而有之。

语言用来引起或防止某种明显的行动时,即是起了指令功用。最明显的指令功用是命令和要求。母亲叫孩子饭前洗手时,她无意传递任何信息或表达和引发任何感情。她说话的目的,是要收到某种行动的效果。提问一般上是要求答复,因此也列入指令类。命令和要求的分别非常微细,因为差不多所有的命令词句都可以加上一个“请”字或适当地改变声调和表情而变成要求。

命令式的指令语言,不分真或假。“把窗关上”这命令,在任何意义上,都与逻辑上的真假沾不上边。命令被服从与否,并不决定它的逻辑真假值,因为它是没有真假值的。我们可以不同意这命令被服从了没有,应该不应该被服从,但我们从来没有不同意命令的真假,因为它的值是既非真,亦非假的。至于命令语句的合理性或恰当性,则与传递信息语言的真假性类似。曾经有人尝试发展一套“命令的逻辑”,唯至今还欠缺有系统的研究工作。(译者注:那是指60年代而言)

言谈的多元功用

上述三类语言的基本功用,是纯粹的标本。这个三分法很有启发性和价值,但我们不可以刻板地使用它们,因为在任何一般沟通之中,都或多或少例示了两三种功能同时并用。譬如诗词,它的主要功用是表达,但它可能寓有教育意义,且实际上促使读者采用某一生活方式及传达某种信息。另一方面,布道主要是指令式的,目的是促成听众采取某些恰当的行动,但它也可以表达或激发某种情绪,以达致语言的表达功用;也可以包括一些信息,传达一些实质资料。一部科学经典,虽以信息为主,也可以表达作者的热忱,达到语言的表达功用,也可以,至少是间接地,应用语言的指令功用,促使读者求证作者结论的对错。大部分平常语言的用法,都把多种功能混合在一起。

语言出现混合或多元功用时,并不是总是因为说者的混淆。那是因为有效的沟通需要多种语言功能并用。我们之间,只有少数人是父子或雇主与雇工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之外,我们不能期望只要发出命令就会被遵守。因此,使用策略(indirection)是必要的。赤裸裸的命令会引起敌对和愤懑而注定要失败。一般上,纯粹的命令,不能促成行动;要促成行动,有需要使用较高超的刺激手段。
促成行动,有很复杂的因素。其中包括欲望和信念。一个想吃的人不会动他的碟中物,除非他相信那是食物。同时,就算他相信那是食物,他也不会吃它,除非他有要吃的欲望。这种欲望,属于前说的态度。

因此,激发某种态度并传达有关信息,可能足以促成某种行动。假设你的听众是慈善的,只要你告诉他们捐助某一机构可以达到为善的目的,他们就会乐捐。在这个例子里,你的语言,最终是指令式的,因为它的使用是为促成行动。但在这种情况下,传达信息远较赤裸裸的命令有效。又假设你的听众已知捐献给该机构会达致为善目的,你也还是不可以单用命令就能期望成功;你若先引发他们的适当感情,成功希望更大。这种语言,是表达的语言。因此,你的语言,具有混合功用,包括表达与指令。又如果你的听众既不慈善,又不相信你的机构是慈善的,那你就必须使用传递信息又表达感受的语言了。在这例子中,语言的三种功用全用上了。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必要如此才能达到成功的沟通。



希启节译,2003年5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