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 2008

告别水患

待道路与排水系统工程完成
孟加达将可告别水患

这是报上本地新闻的大标题。心想大选在即,不知是那位政治领袖又在信口开河浑水摸鱼捞选票;细读内容,却原来是记者自己的评断,编者根据新闻内容订的惹眼标题。身为土木工程师, 我深知我们将不会永远告别水患。水利灌溉局的工程师也不会说我们将会告别水患, 除非他们敢骗人。政客可以骗人一时,但不能骗人一世,也许五年十年他过得了关,达到目的,以后告别政坛,一了百了;但二十年后碰到水患,他的谎言就会暴露了。只是到时可能人们也已将他忘记,更不会想起他的谎言。

亚庇人对水患是敏感的。州政府这二十多年来,花在治水患的经费,不可说不多; “一劳永逸”, “根绝水患”的报章标题,也不时出现。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不必再担心水患的政治领袖也不在少数。政治领袖未必是存心骗人,他们很可能也相信他们讲的话。他们不是水利工程师,也许没听懂工程师的简报,因为工程师惯用他们的工程语言,门外汉是容易误解的,再把简报简单化,大众化,传达出去,就更含糊,更具误导性了。

中国中南部近日雪灾严重的新闻天天见报。“20年一遇”, “50年一遇”, “70年一遇”…… 这组词,也常常出现。想知道如何告别水灾,先得了解这词儿的意思。“20年一遇”, 并不是铁定每隔20年就来一次,一年不多,一年也不少。 “20年一遇”的雨量 ,是指根据已往记录,平均20年才遇到一次的雨量。这样的雨量,可以去年遇到,今年又遇一次,以后40年不遇;也可以今年遇到,以后30年不遇;也真的可以今年遇到,20年后又遇到。这是个水文学借用统计学的词,它的使用,牵涉到统计学和或然率知识。对统计学和或然率要有些了解,才能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如果孟加达的排水系统是设计来防范25年一遇的水患的话,又如果上帝依据人的意愿来安排降雨量的话,那我们只能告别水患25年。25 年一遇不是永别,只是暂别,实际上还会“再见”。但万能的上帝自有他的意愿,所以水患多久再见,还是个未知数。打个比喻,不精确地说,如果你还有50年寿命,也许你还要碰上两三次吧。

我不知道孟加达的排水系统是为多少年一遇的雨量设计的,也许是20年, 也许是25年,也是50年,也许是100年? 如果依100一遇的雨量来设计,我们这些年不过百的草民也许一生只碰到一次水灾。但并不多城市排水系统是设计来防范百年一遇的雨量的。为什么工程师不设计能应付百年一遇甚至三百年一遇的雨量的排水系统呢?这是个经费问题, 不是工程技术或工程师的问题。百年一遇的排水系统,会比25年一遇的贵几倍, 所征用的土地也要多。 政府不能把人民所缴的税全部花在解决城市水患上面而忽略了其他的发展。我个人认为, 州政府在80/90年代花太多钱在治水患上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发展以致多多少少影响今天本州的经济情况。 我们可以在治水患方面笑傲吉隆坡,雪兰莪,但我们不要忽略一个事实:我们许多孩子跑到吉隆坡去就业。减少水患没增加多少就业机会。发展政策须务实平衡。有谁愿意以失业换取告别水患?

雨量的预测,靠统计学的方法和历史资料;统计学的方法依靠大量资料。水文学资料来自长久的记录。靠历史资料来预测未来的自然现象的可靠性, 基于好些假设, 其中一项是环境不变或至少少变。这几十年来,大家都体验到天气在变:雨季不准了, 芒果不跟季节开花了……。为什么? 因为气候在大变。气候为什么在大变? 主要是人为因素。我们把热带林砍得七七八八了,我们天天在大量的燃烧石油,释放二氧化碳,使地球温暖化。我们在剧烈的改变环境, 令生态失衡。环境变了,工程师的预测也就失准了,因为历史资料已不是可靠的预测未来的根据。气候是越来越极端, 50年一遇的雨量, 也许会变成25年一遇呢, 谁知道,也许上帝也不知道, 因为这是人在无知地以其自由意志在改变环境。也许上帝也要后悔赋予人类自由意志。在预测不一定可靠的情形下,我以为再见水患的机会会更大。水利工程师要花费很大的资源和时间才能挽回他们旧有的信誉。

除此之外,还有些坏消息。水利灌溉局只是建造主干排水系统,各级支系统还有待兴建,整个系统完成了,才能有效地全面减少减轻水患,尤其是局部闪电式水患。谁来完成各次级系统?还有,前首相常说我们没有“保养”文化,真是一针见血。我们公私上下都缺乏保养意识,把任何制作品都当作用不坏的宝物,很少照顾和保养。排水系统不照顾不保养排水量就会减低;减低了就可能引起水患。照顾和保养排水系统,得益者应人人有责。以前我在职时,曾接获市民投诉水沟堵塞,调查之下,原来投诉者,就是把蛋壳倒到沟里造成堵塞的人。如此素质的市民,就有如此素质的城市。愿上帝保佑我们。

亚庇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有不少导致水患的因素要关怀。如把高地铲平把低洼地区填高即是一例。政府和购屋者在这方面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不要让发展商唯利是图,为所欲为。政府应该保留高地洼地,发展商应该尽量依地势建屋,不要一味把地铲平填平。洼地正好保留为池塘,可减少水患,保存生态多样化。购屋者应该运用他们的智慧选择有利环境的房产,在房地产呈供过于求的行情下,这不是一件难事。

水利灌溉局几年前发出一道命令,要所有房屋发展工程依据他们的技术手册 MSMA(城市排水管理手册) 处理排水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了解:在一片地上,下一场雨,就会有一定的水量从这片地排出去。MSMA的基本要求是:土地发展后,排出的水量,不能多于发展前。门外汉也许以为这是胡闹,发展商和一些工程师却曾呱呱叫。把一片农业地发展为住宅区后,排水量前后相差是3到5倍。农业地有洼地,大片草地,藏水量和渗水量大;住宅区从上空往下看,是一片屋顶,马路和混泥土沟,硬邦邦的,不透水,渗水藏水量低得很,雨水多要往外流走。对主干排水系统的要求,住宅区比农业地高3到5倍。水利灌溉局的这道命令,对减少减轻水患是有效的,我们应该欢迎它。怎样欢迎呢?接受增加房屋发展成本。当房产市场是买者市场时,这笔额外费用,多由发展商支付,减低他们过多的利润。购屋者未必要全部承当这笔成本。

永别水患是一个不实际的梦。水患本是天灾,现在加上人为因素,而且是全球性的人为因素,解决就更加困难了。减轻减少水患是可行的,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要牺牲一部分的公家发展经费,增加地产发展成本,要大家努力来保护环境,包括让水沟畅通,省用电,少燃油以确保气候保持少变。你我要做到,全球的人要做到,才会有效。一味靠政府,威胁政府花费巨款建筑巨大的排水系统,从民生的角度看,并非上策.我们必须了解,在沙巴,我们总得接受不易威胁人命,对财产破坏不太大的水患。谁都可以不同意这说法,且能在沙漠地区体现他的异见。

Feb 2008 邱记

No comments: